九个维度,读懂前海!
9月6日,深圳前海迎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发布两周年。
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建设平台,前海两年来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72项重点任务已有44项落地见效,28项取得重要进展,“制度创新”“深港合作”等成为外界对前海最熟悉的印象。
为全面读懂前海
近期南方日报、南方+推出一组特别报道
从九个角度串联前海的各个切面
用微观切入,记录中观变化,反映宏观区势
为前海这片先行先试的热土积蓄远航力量
快跟随小海一同回顾~
前海,破垒
打破壁垒,破而后立。
“制度创新”是前海推进开发开放和“源动力”,成立至今已累计推出805项成果,78项全国复制推广。随着国家级战略平台和自贸区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制度创新第一梯队的“优等生”,如何在中流击水中挺立潮头?
如今的前海一手以“先”字当头,坚持先行先试;一手用“智”字蓄力,对标国际向未来。
前海,尚法
崇尚法治,尊重法律。
“法”是国际公认准则和制度保障,亦是一个城区营商环境的刚性需求。作为国家批复的首个深港合作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前海在探索法系融合的路上不遗余力。
如今,法治已成为前海核心竞争优势和主要驱动力,“法治化环境”位列全国自贸区之首,被港资外资企业认为是内地法治最开放区域。
前海,惠港
深港双城 ,一衣带水。
在43年的深圳特区发展中,深港合作从未间断,而前海现无疑是两城之间联系最紧密的纽带。特别是扩区后,前海与香港的陆域最近距离仅5公里,也因规则衔接和惠港政策全面,成为港人港企知晓率最高的内地区域。
从“硬联通”到“软连接”,再到“心融合”,如今的前海与香港正在深港合作的高速上演怎样的“双向奔赴”?
前海,引企
招商引资,筑巢引凤。
城区靠战略定位和营商环境吸引企业集聚,扎根后的企业又往往决定着城区未来的特质、面貌和走向。不以传统的产类、性质划分,入驻前海的企业有何特质?“高质量”和“创新性”是脑海中迅速想到的两个词。
所谓“高质量”是这里云集了总部企业、“独角兽”企业、细分领域冠军企业等,“创新性”则是企业愿意在这里做创新尝试,即便是老企业也将新业务布局于此。
前海,聚产
产业集聚,前沿引领。
企业因分工而集聚,因集聚而成产业,因产业而形成集群。一个城区必须要构建全链产业生态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在前海,多元化产业空间在《前海方案》发布和前海扩区后完全打开。
于是,金融、涉税服务和跨境电商等优势产业之外,前沿科技、海洋经济、天然气贸易等新产业也在前海铺展开来。
前海,开店
城区消费,“流量”崛起。
深港恢复通关后,港人来深消费升温,前海多个商圈亦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从无一栋已建成建筑的滩涂之地,到如今高楼林立的国际化新城,随着大型商贸综合体和全球购物门店入驻和开业,前海商圈逐渐崛起,为城区带来人气和“流量”,进而又吸引高端零售资源加速聚集,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前海,优才
求贤若渴,海纳百川。
在内地最开放区域如何探索“最开放”人才制度?
前海不仅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率先”打破人才流动壁垒,频推“首个”引才惠才之举,还以一域服务全局,为区内大量企业有针对性地荐才,实现人才集聚创新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九支点之一。
前海,通达
内联外畅,四通八达。
从无路下脚到路桥廊道“四纵十横”初现,再到海陆空铁港齐备,前海从滩涂之地到交通枢纽之区只用了13年。
交通高效连接着不同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也将带动前海与周边地区形成城市群和经济圈,吸引更多商贸、投资和人才涌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
前海,可续
绿色低碳,节能减排。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合理利用资源,而绿色城区建设是其中关键。作为国家级战略平台,如何在开发、建设、运营中让城建与生态“兼而得之”,走出比肩国际一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直是前海探索创新的重点。
多年来,前海虽快速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产业用房建设,但全面实施绿色建筑,引入大量低碳技术,已成为节能、环保特点最为突出的低碳生态示范区之一。
校审:吴猛
编辑:孖伊